关注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人黑名单制度……
来源:财联社、广州日报等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人黑名单制度
在2021年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带来了三个建议,内容涉及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保障群体劳动权益和生物识别信息保护。
去年两会期间,胡成中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两次建议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等涉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两高办公厅先后专门致信,给予积极回应。今年,胡成中对建议内容再次作了深化补充,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力度的建议》。
胡成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政府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提升了知识产权质量效益,优化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但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制售假冒产品、傍名牌、抢注他人注册商标等侵权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维权打假的难度依然很大。
为此胡成中建议,一是要加强主管机关与企业的双向沟通,重点解决跨区打假等老大难问题,二是建立侵权人“黑名单”制度,三是统一案值计算标准、降低入刑门槛,四是净化生态、遏制企业“傍名牌”等恶意行为。
胡成中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才能震慑违法侵权行为,不断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激励企业创新、打造国民品牌。
对于近年来社会上有滥用趋势的强制“刷脸”现象,胡成中也深表关切。他认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不可变更性,随着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公民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则意味着自家大门永远向陌生人敞开,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胡成中建议,一是要明确必要性原则,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替代的情况下不得采集生物识别信息;二是归口管理,在公安或者网信系统增设专门的数据保护部门;三是设置必要门槛,杜绝任何企业都可以染指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现状,乃至参照身份证管理,原始数据统一由国家掌控。(来源:财联社)
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苏荣欢拟提出《关于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移转化,促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综合保护的建议》。
苏荣欢认为,中国知识产权运营现存问题表现在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现有交易运营平台不够活跃等多个方面。譬如,知识产权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苏荣欢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偏低,缺乏优质高效的内外部知识产权管理团队,长期以来相关部门的考核标准导向更倾向于“量产”,且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动力主要来自评职称的需求,而非专利技术可能存在的市场利益。又如,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体系繁多,缺乏国家标准层面的指引。再如,具备金融、法律、产业等综合素质要求的专业运营人才团队缺失。
针对知识产权发展“痛点”,苏荣欢提出了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评价机制、加强专业运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多部门联动与协同机制等九点建议。
挖掘和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他认为关键在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业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为焦点,有目的地组织进行研发和专利布局。同时提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在建立评估评价机制方面,他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等汇总各方之需求和认知,建立一个包含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评估标准。同时在地方政府设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家智库委员会。
为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他提议推动一批优秀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与金融公司结合,协同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奖励并引导各类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的创新服务、产品,并培养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公司走上资本市场。
苏荣欢表示,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涉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科技部(科技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化运行)、中科院和教育部(研发成果)、金融机构(银行、券商)等多部门职能工作,“为推动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让知识产权运营起来,需要各部门在政策层面形成协同机制,减少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抵触。”
苏荣欢还建议,等时机成熟,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统一履职工作,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检察机构。(来源:广州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进一步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保护激励创新发展
作为全国法院的标杆,上海法院解决了很多突出的矛盾,体现了法院司法为民的理念。
李丰表示: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下了大力气,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审理了一批大要案,如仿冒“乐高”、“戴森”、欧莱雅公司商标等案件,让侵犯知识产权者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整体而言,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依然相对较低,对于被侵权企业或个人,维权成本较高,维权途径也比较复杂,希望法院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保护激励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稀缺也导致企业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方面有不少阻碍,希望司法机关能够更多地走进企业一线,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宣讲普法以及培训,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民法典的施行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民法典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法院能够继续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全国人大代表章伟民: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共同推动会展行业健康发展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而会展业,也因为人流量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成为第一个按下“暂停键”的行业。然而,比起疫情影响,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众所周知,会展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到五天。但参展商、采购商流动性却很大,因此,一旦发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将面临取证、管辖等诸多困难。
作为展会的组织方,已经通过出台制度规范、咨询相关行政部门等方式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近年来,上海法院依法公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还是希望,法院在加强审判工作的同时,能够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前置,具体到会展业,一是可以开展常态化的普法宣传,为展会的组织方、参展商等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素养;二是挑选重要的大型会展,现场设点,提供诉讼咨询、取证指导等服务,提高后续涉诉案件的审理效率。
在做展会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展样品失窃的情况,由于该展样品价值不高,没有达到公安的立案标准,最终没能够立案侦查。但是展样品是有专利的,一旦被人盗窃仿制,将会造成权利人严重的损失,因此,希望公检法等相关部门能够联合起来,形成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共同推动会展行业健康发展。(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